蘿拉老師新書泰菜文化之泰北清邁麵
清邁麵的泰文為「ข้าว-ซอย」,發音類似「靠—索以」(KhaoSoi),
ข้าว =米飯,ซอย =切,這樣的概念就是說把大米磨漿,蒸成米片再切絲煮
成湯麵吧?
所有料理相關的資訊都說這碗湯麵是受到緬甸的影響,泰國在台辦事
處的官方網頁也是這麼說,我詢問我們香草園所在地雲南村的長者張大媽,
她是來自緬甸的軍眷。耳聰目明的張大媽今年82 歲,她幼年時因國共內戰
與家人從西雙版納逃至緬甸避難,後來「被」結婚給大她 36 歲的國民黨殘
軍軍人,在緬甸居住了20 幾年,隨孤軍團來台灣到現在。
我跟她聊這碗麵的典故時,她說:「這碗麵的緬甸語是『靠雖』,是
把大米蒸熟、切成絲⋯⋯」這樣聽起來,清邁麵的原始應該是米干啊。米
干就是大米磨成漿,再蒸熟切條狀的米製品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我就疑
惑了,因為在泰北原汁原味的清邁麵用的是「雞蛋麵」啊,而「麵條」的
成分是小麥並不是稻米,要從米干變成麵條的這件事,我遍尋相關資料無
所獲,只能推論或許是工業化的量產麵條比手工的大米磨漿較方便使用吧。
我幾度造訪張大媽詢問米干和雞蛋麵的關係,她說:「『靠雖』口味很多,
什麼都有,要細的寬的都有,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嘛。」
所以緬甸的「靠雖」變成清邁的「靠索以」歷經世代更替,應也是料理的在地化使然。
清邁麵使用的是黃色麵條,口味上是黃色的咖哩,因此也被西方語系
以其金黃色而翻譯成「金麵」。黃咖哩的成分是薑黃及丁香、豆蔻等乾式
香料,泰北的乾式香料來源得考證到19 世紀時,中國雲南的穆斯林與印度
貿易往來,透過泰緬邊境的商貿古道把乾式香料帶進緬甸也帶進清邁。
好了,考證到這裡,這碗麵雖說是受緬甸影響,其實間接受華人影響
也很深,舉例來說,碗麵裡的配菜盡是中國味的「發酵鹹酸菜、豆芽菜及
韭菜」,韭菜的泰文:กุ้ยช่าย 泰語發音「規菜」是直譯自華語。韭菜在9
世紀時從中國傳到東南亞國家。在地理上,緬甸的東北邊沿線都是中國裔,
這碗麵藉由邊境來到清邁的時日已不可考,但從搭配的碗邊菜,說明了它
是來自華裔的味道。
這道菜文化溯源出自蘿拉老師新書『泰菜研究室』(麥浩斯出版)